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章(1 / 2)





  黄尚宫心都是提着的,可又不敢不遵今上的命,进了内殿,见茂章长公主正倚在罗汉床上,一言不发,太后则是坐在她身侧,脸沉得要滴水了一般。她上前躬着身子道:“回太后娘娘,圣上在门外候了多时了,担心长公主的身子,让奴婢进来问一问。”

  太后皱着眉,道:“圣上政务繁忙,姮儿已经无碍了,太医也开了药,毕竟是女孩儿家,圣上进内殿来也不合适,让圣上就不必挂心了。”

  黄尚宫忙应了是,就出去回话了。

  “你是铁了心不想去大虞?”太后缓缓的叹了口气,毕竟是自己的女儿,她这一生只有一子一女,可惜当时的皇长子去的早,她又是在近四十岁的高龄才生下茂章长公主这一个掌珠的,她又何偿愿意自己的女儿远离故土,嫁到外邦去,她心中也是不舍,但江山富贵与儿女亲情,她只能选一样。她和缓了语气道:“我也是心疼你的,让你到外邦去简直就如割我的肉一般,但是大梁与大虞和亲势在必行,若不如此,只怕大梁边境便再无安宁。”

  茂章长公主冷笑一声道:“三哥窝囊,母后怎么也变得这般了?”

  太后气得一拍桌子,“如今大梁国力衰弱,岂是一个人的原因?你全盘怪在你三哥头上,可知太过偏颇!”

  “三哥整日只知琴棋书画,吟风弄月,如若他将其中一半的精力分在国政上,大梁也不会如此。”茂章长公主嘲讽道:“明贵妃的底细母后查过么?母后还只将她当作一般的宠妃看待,最后灭国,只怕就在她身上。”

  茂章长公主侧首闭目,“母后请回罢,母后想如何处置我我都生受着,只是若非要将我嫁去外邦,那我就先支会母后一声,我必死在大梁境内。”

  太后此时不敢刺激她,只吩咐人好生看着,到了外殿才气得掀了桌子,一殿的宫人吓得噤若寒蝉,黄尚宫只得硬着头皮奉上茶盏,劝慰道:“太后娘娘何必生这么大气,长公主自幼被您当作男儿一般养大,主意自然也是极大的,此时长公主心绪不佳,咱们日后再好生劝着就是了。”

  太后道:“她是被我惯坏了,她想什么我岂会不知,只是成国公嫡长孙是要承爵的,况且季恒年少有为,岂肯尚公主自绝前程?”太后又叹了口气,都说皇家女儿尊贵,可还不是让人望而却步么?又有几位公主能像云阳长公主那样没脸没皮的硬迫着人家娶她呢。

  黄尚宫可不敢随意言说长公主的心事,便低眉顺眼,也不吭声。过了半晌,太后问:“今日圣上去曲水池做什么?”

  “圣上说是想去看看上巳节的景致。”

  太后默然片刻,忽地笑道:“只怕他不是去看景致,是去看人了。”

  这话把黄尚宫吓了一跳,宫里的妃嫔可不少了,比先帝爷几乎多了一倍,这是又要扩充?

  “只怕他是想为虞国的二皇子选位王妃。”太后闭目思虑,听说大虞国内也不太平,大虞皇帝有两个儿子,年纪只相差三岁,都是才貌俱备的人物,虽说皇长子已被侧立为太子,但是谁知道日后谁才真的有造化呢?今上是不想压宝在一个人身上,所以为容铮挑位大梁的王妃,也是拉拢的手段。

  只是,这王妃该如何选却要煞费思量,若身份过高,难免让人放心不下,最好是家世一般,本人却是才貌极好的才合适。

  这样的小娘子倒是不少,太后想了想道:“定国公府的沈二夫人凌氏可查出什么来了?”

  黄尚宫忙道:“奴婢也正要跟太后娘娘回禀此事,印信是今儿一早到的京中,回报说沈二夫人是杭州人,她的生父名叫凌保,初到杭州时手里有些银钱,便做了小本生意,后来娶了杭州大户冯家的三女。因那冯三娘自小体弱,药罐子一般的养大,大夫都说是个极难生养的,生生拖到了二十六还未嫁出去。凌保到杭州时惹了官司,凑巧冯家帮了他一把,于是他也当报恩,便娶了冯三娘。冯三娘嫁给凌保之后,竟怀了身孕,因冯三娘身子不好,只到了七月便早产下一个女婴便撒手去了,这个女婴便是沈二夫人。后来凌保死后,便将独女托付给了冯家,冯三娘的大哥在京中为官,沈二夫人这才一路辗转在舅家寄居。”

  太后睁开眼睛看着她,“还有呢?”

  黄尚宫磕磕巴巴的道:“太后娘娘恕罪,奴婢不敢!”

  太后淡淡道:“我不会杀你灭口,直说罢。”

  “是……是,是发现沈二夫人有一枚宫中内制的金锁片,上面,上面还刻有一个清字。”黄尚宫扑通一声就跪下了,“求太后娘娘饶命,奴婢妄提了太后尊讳,求太后娘娘饶命!”

  太后顿了好一会儿,才道:“果然是她!罢了,怎么也算得上是我的外甥女……”她的目光扫向黄尚宫,黄尚宫差点儿就把头埋进了地里。

  意秾回到披芳院后,就跟凌氏说了今日茂章长公主之事。

  凌氏叹道:“以前你爹爹就说过,可惜茂章长公主不是男儿,若是……”话到嘴边儿了她才一个激灵,赶紧咽了回去,“比宣和帝强上数倍”这种话若真的说出来,可就妥妥的是个大逆不道之罪了。

  “行了,你快去看看你大嫂吧,也不知咱们家是招惹了什么小人?镇日里不安宁。你二哥是那副模样,如今你大哥又……”凌氏絮叨道:“再过两日,趁天头儿好,咱们一家子去趟普觉寺烧烧香。”

  ☆、第22章 春闱事

  意秾换了身家常穿的襦裙,便带着彤鱼和丹鹭去了王沅屋里。

  “大嫂!”意秾进门便笑盈盈的道:“我刚听娘说大嫂制了新鲜花样儿的点心,特意来找大嫂讨些尝尝。”

  王沅忙起身笑道:“五妹妹喜欢吃,让人来吩咐一声儿就是了,我亲自给你送过去。现在天气热了,这大日头底下走一趟,可小心别晒着了。”

  意秾笑道:“大嫂真不愧跟娘是婆媳,连说话都是一个模样,娘刚絮叨完我,让我少往外头跑。”她坐到月牙桌旁,屋子里立着的周康家的和魏成家的便上来给她请安。

  意秾一进来就看见她们二人了,王沅是大儿媳妇,日后自然是要掌理二房的,虽说掌中馈的是大房,但是二房也有自己的田庄铺子,所以自她进门起,凌氏就让她帮着管家了。而王沅在家做姑娘时就学过这些,她又有一个王夫人那样立得起来的娘,故而她管家极有条理,恩威并施又能服人,凌氏也是为了躲闲,便一点一点儿将二房的事务几乎泰半都移交给了王沅。今日这两个媳妇自然是来跟王沅回话儿的。

  她们二人给意秾请了安,王沅便让她们下去了,又命人将她新制的点心端上来,道:“五妹妹就是不来,我一会儿也要让人给五妹妹送去的,知道五妹妹最爱吃豆沙馅,这个莲叶饼里就是包了红豆沙的。”

  确实软糯香甜,意秾就多吃了两个,转头看见西窗下还支着一架花棚,她便走过去看,上面的花样已经绣了一大半了,是一丛茂茂翠竹,针脚细密,绣得极好,一看这花色便是为沈洵绣的。王沅确实是一个做宗妇的好人选,温婉知礼,女红掌家无一拿不起来,且又是个没什么坏心眼儿的,只可惜这样一个极好的人,沈洵却只看不见。

  她来之前凌氏就跟她说了,原本凌氏是觉得这种话不是姑娘家该听的,无论如何也不肯说,后来还是她软磨硬泡才从凌氏嘴里撬出些话来。

  意秾前世的那位大嫂,尹之燕,也的确是个有本事的,竟又搭上了沈洵,如今已经怀了身子,沈洵高兴万分,激动之下头脑一热就来找凌氏摊牌了,说要给尹之燕一个名分。还说尹之燕是真心喜欢他这个人的,明知道他已经有了正妻,却还是义无反顾的跟了他,尹之燕受了这么大的委屈,只想留在他身边,他无论如何也该负责。

  凌氏都被他气笑了,沈家如今便是再势败,也不至于没规矩至此,正妻未产下嫡子,连妾室都是不可以有孕的,更何况如今尹之燕她顶多算一个外室。

  凌氏当时是被气坏了,罕有的说话便刻薄了些,“且不说那位尹家姑娘肚子里怀得倒底是不是你的血脉,单说她未婚便私通外男,这样的品行连沈家的侧门也不要进!回头一碗药打了,省得留下后患!”

  沈洵还沉浸在要当爹的喜悦之中,几乎是被凌氏这一盆冷水当头泼下来的,顿时急得面红耳赤,他又不是个刚硬得起来的,反反复复只是哀求。

  凌氏气得直喊心口疼,其实这种事最与之利益相关的便是正妻了,虽有凌氏会为王沅做主,但也难保王沅不会觉得委屈,凌氏让意秾过来,也是为了让她宽慰宽慰王沅。

  意秾挽着王沅的手臂道:“大嫂,咱们虽说是姑嫂关系,但是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将你当作亲姐姐看待的,咱们俩今日便说些私房话儿。”

  王沅一听这话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了,将丫头们都打发出去,含笑看着这位通透的小姑子,道:“我知道你和娘都是为我好,况且这件事自会有娘为我做主的,你哥他,他是个极好的人,平时对我也是好的,就是软懦了些。”她想了想道:“不过,我倒有一件事要跟你说,我是听你大哥身边跟着的小厮应儿说的,说是外头那位有个表哥正巧今年下场,得知父亲是主考官,便想走你大哥的路子来拜访一下。”

  其实这也算正常,许多有门路的世家子弟参加科举,若能与主考官联系上,来拜访也是常事,但是意秾心里却是突地一跳,问道:“那人叫什么?”

  王沅道:“因这个人的姓氏奇怪些,也好记,是姓官,名叫官礼才。”

  意秾心里虽然已有预感,可是听王沅说出来还是惊讶的半晌回不过神来,上辈子她在父母兄长的保护下活得太顺心也太糊涂了,她丝毫不知道官礼才竟与尹之燕是表兄妹的关系。因上一次她特意提醒过沈珩之官礼才的品行,沈珩之也命人去调查过了,觉得官礼才言行不一,不堪为信,故而对他的赏识之心早已消了大半。

  没想到他不肯死心,竟又攀上了尹之燕这条路。只不过意秾实在想不明白,官礼才只凭自己的才学也是极有机会考中的,为何非要反诬沈珩之?上辈子就是如此,沈珩之获罪之后,他也是身败名裂,最后惨淡收场。在意秾看来,若是没有深仇大恨,这般赌上自己的前程实在是毫无道理的。

  除非他是觉得自己背后另有靠山,并且能保得住他,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,上辈子沈珩之并未提前透题给官礼才,但是在下场的前一天,官礼才手里却的的确确是有考题的。既然不是沈珩之给他的,那便是另有其人,否则单靠着他一个家道中落的举人又怎么能轻易就陷害的了沈珩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