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京中夏秋多花会宴请,遍邀京城各家贵女,怎么,梁妹妹没收到请柬吗?”

  一想到张延佑昨日在她房中坐了有小半个时辰的功夫,顾淑蓉就发酸气闷。再细瞧面前的妙懿恬然微笑的模样,当即就认定了她一定是在心里笑话她,遂愈发恼恨的讥讽道:“哦,是我忘记了。梁妹妹没上过学,又怎会得到邀请呢?”

  妙懿听出了她话中的讥讽,说起来,京城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多半都读书识字,本朝更是设有几处女学馆专门教导贵女。起初的女学是给那些俸禄不高,因家庭状况而不能给女儿良好教养的京官的一种福利。顺带着接收那些年幼失怙,且生父生前身上带有功名的书香门第女子。因是皇家直接拨款,其教师配置几乎可以说是顶尖的。不说那些已经成名的才女学究,更有常年在宫中指导礼仪的退役女官,荣养的宫廷画师,在皇家宫宴上受过皇帝亲口褒奖的宫廷乐师,主持过缝制凤袍礼服的资深绣娘……

  凡是和皇族沾边的,都是好的,历朝历代皆如此。

  渐渐的,开始有新晋权贵人家托关系将女儿送进来,以求得到更好的教养。一代一代的,新权贵们逐渐成长为朝中的中流砥柱,而将族中少女送入女学教养却逐渐成为了惯例。真正需要教养的寒门女子反而连门都不得入,只能去次一等的书馆学馆,或者只是识得几个字便嫁人了。

  随着学生身份的逐年提高,将女儿送入女学读书在京城已蔚然成风。除了能得到最正统的教养以外,这里也开始逐渐变为促进名门世家下一代交际的场所。名门联姻,强强联手的传统使得京城势力盘根错节之余,又到处充满了姻亲关系。后宅之间的频繁交往,使得官宦人家的女子须得早早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相处,而女学就是一个极好的平台。

  说道女学馆,其实并不只有一家,也分为三六九等。其中最老牌,最资深的是名为“贤淑德粹”的女学,人称贤德女馆,入读的门槛极高,学生都是京中高官显宦或公侯人家出身的贵女,张家四位小姐及顾淑蓉就是在那里念书。原本因为天气炎热,弱质千金们都受不住暑气,贤德女馆便放了一段日子的消暑假,待天气凉爽之时方才复课。不过京城的交际圈子可等不了那么久。因此贤德女馆偶尔也会举办一些茶会花会诗会之类的风雅集会,就是为了让众位小姐们时常碰碰头,不至于生疏了彼此的情谊。

  妙懿来京城时日不短,当然明白入读女学代表着什么。其实想一想也能明白,昨日大公子去她那里闲坐了一会,住在对面的顾淑蓉又怎会不知呢?

  “看来顾大姐姐的记性不大好呢。”妙懿心知多说无益,朝她点了点头,自顾自的朝上房走去。顾淑蓉呆愣了片刻,第一反应就是她这是恼羞成怒要去告状,忙跟了上去,想听听她说些什么。

  ☆、第9章 无辜惹气宴会受邀

  梁妙懿先是笑语盈盈的给张太君问了安,然后就安静的坐在一旁听人说话,并不插嘴。

  顾淑蓉渐渐安下心来,心中冷笑,任你再怎么假正经装清高又有什么用,一听说自己连京城的圈子都入不得,还不是一样心怀嫉妒?可惜嫉妒又怎样,想跟我比,也不照镜子瞧瞧,自己有几斤几两!

  其实她也并非怕妙懿告状,空口无凭的,究竟老太太是相信从小在她膝下长大的自己,还是初来乍道毫无血缘的小丫头,其实胜负早有定论。只是看她刚才那幅样子,恐怕是恼了,但也知道没有胜算,这才勉强装作若无其事吧。

  思及此,她撒娇般的偎在张太君身边,道:“老祖宗,我后日怕是不能陪着您听智空师太讲经了。刚才女学那边下了帖子,邀我去“魏文亭”游湖观水去呢。我本不想去,只是据说除了县主、郡主外,连沈小姐及当朝几位公主都收到了邀请,我若拒绝了,怕人家会说我拿大。”

  妙懿简直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这等荒谬之言竟是从一位大家闺秀口中说出来的!她下意识的左右四望,见在座众人除了最小的妍燕心不在焉外,居然都毫无异色。连平日与她最不对付的妍凤都是如此。她不由低下头去,若有所思。

  只听张太君慈爱的道:“出去散散心也好。这时节暑气虽还未退,但早晚也都凉快了些。”

  “既然老太太都发话了,那蓉儿就决定去了。”顾淑蓉说话的时候,整个人都伏在了张太君腿上,任由张太君摩挲着她的背,她则娇声软语的撒着娇,觅着宠,言笑晏晏间,小儿乖顺,老人慈爱,好似亲祖孙一般,殊不知此场景却刺痛了旁人的眼。

  妍凤淡笑道:“祖母不知道,像这种宴会,年年如此,其实都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。去不去都是自愿,也没人在意。也是顾大妹妹今年刚入女学,不知其中深浅,哪里就那么严重了。其实根本不必担心,那些公主郡主们自会去皇家园林、行宫消暑,哪里有时间纡尊降贵到区区女学里头打转。”

  顾淑蓉的无知浅薄令她心中气恼,话也说得并不客气。

  顾淑蓉恼恨的盯了一眼气定神闲的张妍凤,要在往常,她早就刺回去了。只是母亲昨日再次叮嘱过自己,不得与她们争执,只得咬牙忍着。

  张太君点点头,缓缓道:“原来如此。你们这些女孩子呀,只知道公主郡主的显贵,却不懂得与性情相合,家世相当的女孩儿交往的好处。一时的家势并不能决定一切,品貌性情,为人处世,也是你们女孩儿将来在夫家长久立足的本事。你们现在还小,有些道理等你们嫁人之后就会明白了。”

  此时顾淑蓉正受了张妍凤的气却不能回嘴,哪里还听得进去长辈的说教。她眼珠子乱转,一眼瞥见似在用心聆听的妙懿,心中冷笑了一声,故作惋惜的道:“只是梁妹妹初来京师,没办法得到女学的邀请,真是可惜。我本还打算带梁妹妹出去见识见识呢,这下也不能够了。”她微微扬起下巴,笑靥中带着得色。

  虽然张妍凤她现在不敢得罪,但你梁妙懿算是个什么东西。我去的地方你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,这就是你我之间的差距。

  妙懿明显感受到了她的敌意,面上却笑容不变的道:“妙懿曾听姑母说起过,那位智空师太德望出众,等闲人等难得一见。若老太太不嫌弃,我也想跟着老太太沾一沾光,后日听一听智空师太讲经。”

  张太君笑道:“你还年轻,哪里听得惯这个?”

  妙懿顽皮一笑,嫩语娇声的道:“老太太不知道,我母亲也是极爱参佛的。父亲在世时,虽公务繁忙,却也不忘带着我和母亲访遍平郡的大小佛寺,但凡听说有些名气的大师游历至此,也总会想办法见上一面,聆听教诲。我是从小听惯了的,虽无慧根,也参悟不透佛经中的奥秘,但每次听大师讲经,也能觉得心情宁静,即便一时遇到些不顺心的事也都化解了。”

  张太君怜爱的道:“这也是你与佛家有缘。”

  不料妍凤却插言道:“我们姐妹都去,只有梁妹妹不去,有什么趣味。且请柬上明明写着邀请‘某家小姐及姊妹们亲临’,并未限定同去的人数,顾大妹妹说不定还可以带着顾三妹妹和顾四妹妹同去呢。”说着,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顾淑蓉。

  顾淑蓉心高气傲,头一次被妍凤挑衅能忍住已算勉强,哪里还忍得住第二次?眼看着她就要翻脸了,顾夫人立马打圆场道:“许是蓉姐儿看错了也未可知。她这孩子历来粗心,看东西也不看个仔细。”她又望向妙懿,和颜悦色的道:“好孩子,你千万别放在心上,我替你梁姐姐给你赔不是。”

  妙懿迅速瞥了一眼梁氏,长辈亲自赔不是,她一个做晚辈的是应还是不应?

  “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,舅太太给她赔不是可不是折了她的福气。这次就算了罢。”梁氏玩笑似的就将话接了,一点都没客气。

  敢欺负到她娘家人身上,那就是不给她脸,她可没那么好性儿。

  顾夫人面上一僵,没想到梁氏竟这么不给面子。不过她瞄了一眼张太君,见她正在嘱咐三房小公子张延亭的奶娘仔细照料其饮食之类的话时,立时将满心的怨气全都压了下去。

  妍凤当即拍了板:“那就这么定了,到时候梁妹妹随咱们一同去。”

  ——她似乎掌握了如何让顾家母女吃瘪的窍门。

  妙懿有些无奈,她后日的行程就因为妍凤的这句话而定了下来。

  怀珠很是欢喜,回去之后就翻箱倒柜的找衣服找首饰,琢磨着如何给妙懿打扮。“这京城就是不一样,随便去个宴会就能看见公主郡主的,这下我也能跟着小姐见见世面了。夫人年前赏我的那支玛瑙樱桃簪子我一直没舍得戴,还有开春刚做的玫红绣花比甲,我还要擦些桃花粉。”

  妙懿正在案前临帖,闻言不禁“噗嗤”一声笑了,道:“这下可如你的意了。只是想见皇家公主哪里有你说的那么随意?”

  怀珠捧着脸,眼神如梦似幻:“即便见不着公主,趁机看两眼京城的青年才俊也好呀。听说国子学和贤德女馆都建在同一条街上,那里面可遍地都是风流才子,据说个个面若傅粉,唇若施脂,貌比潘安,与平郡那些拿把扇子就敢自称才子的土财主相比,不知强上几倍,可谓是人才济济呀。”说着,还偷瞄了妙懿一眼。

  妙懿笑着摇了摇头,将笔搁在笔架上,拿起刚写的字轻轻吹了吹,轻声道:“君子无信则不立。”

  怀珠扁了扁嘴,低头边叠衣服边小声嘟囔了句:“那也要看对方是不是君子。”李家一走数载没有丝毫音信,如果真有诚心,又怎舍得让小姐受此慢慢煎熬之苦?

  妙懿望向窗外,平静的目光穿过微蒙的细雨,似要望向很远很远的远方。

  “你不明白。”她叹气。

  怀珠鼓着腮帮子,心说看不透的其实是小姐您呀。

  转过天来,妙懿辰时去张太君处用了早饭,巳时五刻与张家四位小姐并顾淑蓉分别乘着数辆马车离开了张家,朝玄武大街驶去。

  一路穿过京城闹市,怀珠心里痒痒,偶尔抻脖往窗纱外面张望,欢喜之色难掩。说是到了京城,其实连个出来游玩见世面的机会都没有,偶尔也会觉得憋闷。

  与妙懿同车的是顾淑蓉,她翻了翻眼皮,冷笑道:“不是我说,妹妹的下人也该管好些,这东张西望的模样若被外人瞧了去,岂不是笑话妹妹没见识,连带着下人也不懂规矩。”

  其实富贵人家用来做窗纱的料子都是极有讲究的,用的是特殊的薄纱绸,多为碧、朱、青、黄等四色,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车内的人观赏到车外的景致,而外面却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