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0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一瞬间,赵王的满腔热血,腹中无数衷肠,都被掐死在了半道上。整个人像是突然冻僵了一般,久久回不过神来。

  等想通后,他脸上的血色一点一点的褪尽,身子摇摇欲坠,知道那两件事已经令官家气到了极致,遂匆忙起身请罪,“臣教子无方,请官家降罪。”

  “你也知道你教子无方?怎么个无方法,跟我说说?”宗广从晚膳中抽空抬起头,轻飘飘看了他一眼。

  只这一眼,就仿佛将他钉在了柱子上,半天不敢答话,只道:“他们五人胆敢私自拦截臣给官家的折子,是臣纵容太过的缘故。胆敢上元在京中纵马,也是臣和内子疏于管教,令他们教养全无的缘故,请官家降罪。”

  “敢在上元纵马。”宗广哼道:“那看来,他们平时在赵地时,便是如此嚣张了?”

  赵王头上渗出细细密密的冷汗,急忙否认:“未、未曾。”

  这种时候,即便真有此事,他也不敢承认啊。赵地可是他的封地,他的儿女敢在赵地这么嚣张,不就是说他在赵地比皇帝还嚣张?毕竟连帝子都不敢这般,前几年兖国和鲁国可没讨到好果子吃,那五个不过区区王子,何敢如此?

  说到底,在旁人看来,还不就是上行下效,跟他这个做父亲的学的。

  宗广冷哼一声,兜头一个茶盏砸了过来,准头却略微有些偏,擦着赵王的衣襟过去了,他嗤笑道:“幸亏豹奴不是你带大的,看看你亲自养的那几个,都是些什么德性?”

  宗祁自幼丧母,赵王继妃进门后很快又有了自己的儿女,先帝和顾太后便把他接到宫中教养,直到十岁出头,给先帝服完孝之后,方才跟随赵王前往赵地。若说教养,赵王确实没担过这份责任。

  想起宗祁,赵王面色迟滞了一瞬,这个儿子他操心最少,又生而聪敏。因为是顾太后和先帝带大的,他跟自己一点都不亲近,又比同龄人更成熟。俩人在一起时,他时常恍惚,都快分不清到底谁是谁爹了。

  “是。”赵王俯首,皇帝每说一句,他就应一句。

  在大庆殿中待了半个时辰,当着一众侍从的面,宗广将赵王骂了个狗血淋头。一直到宗广用完饭,赵王才略微喘了口气,浑身的血液重新流通起来。

  此事最后以赵王被罚奉三年告终,顺带还收走了他的一些仪仗和特权,赵王不敢有异议,告退后,匆忙赶往庆寿宫去见太后。

  出大庆殿后,他从后侧门出去,跨过横街,步往熟悉的庆寿宫。

  还没进去,便听到宫中传来一阵鬼哭狼嚎,这声音,简直可以止小儿夜啼。他皱了皱眉头,很想问问是谁这么大胆子,敢在宫中如此作态,何况还是在太后宫中。

  一跨进宫门,赵王便见得五个身影齐刷刷跪在院子里,一人身前站着一名宫侍,手中拿着戒尺,正往几人手心上敲着。戒尺触碰到皮肉时的声音之大,竟没被几人的喊叫掩盖下去。

  旁边还有一名女官打扮的人,看上去有些眼熟,她正高声数着:“四十五...四十六...已经一半过去了,歇一会,等会继续。”

  赵王定睛一瞧,差点给吓得晕过去。这五个跪在地上、衣衫发髻凌乱的人,不是他那五个小孽障吗?!

  “这这这,这是怎么回事?”赵王颤着声音去问旁边立着的女官,“他们几个犯了什么错,你敢这么打他们?”到底是自己亲生孩子,又是他看着长大的,尤其是宗锦,那可是他寄予了厚望的,怎么可能就这么看着被打。何况先前听说几人在狱中受过苦,出来后官家也另行罚过,也不知道上次的伤好全没有。

  想到这,他看着女官的眼眸中都满是怒火。他虽然准备教训这几个孽障,但看到别人越过自己干了这事,心里还是不爽的。

  女官见到他,并不惊讶,只叉手躬身,道:“奴婢请大王安,大王万福。几位郎君娘子因何受罚,奴婢并不清楚。”

  “这这这这这...”

  顾太后的声音隔着窗牖传了出来,声音不大,宫中众人却不敢打扰,“是我要他们打的,你有意见?”

  赵王懵了,还没反应过来,又是一个茶盏擦着他飞了过去,落在地上,摔了个粉碎,“瞧瞧你养出来的好儿子好女儿!”

  看着地上那个四分五裂的汝窑茶盏,赵王暗道他娘和他哥不愧是母子,他今天的运气不知道是不是都用在这上面了,两次都差点被茶盏给砸到。但来不及多想茶盏,他立马便明白了太后的意思。

  看来母亲是知道这几个干的好事了,遂对女官道:“接着打,再加五十下,左手打完换右手。”

  “阿爹,我右手还要写字的!”听到多了五十下,宗锦顾不得别的,赶紧出声求饶。

  赵王上前踹了他一脚,却并不重,只让宗锦稍稍向后趔趄了一下,“就你,还写字?别把人给笑死了,你怎么不说你左手还要留着抚琴呢。”

  宗沁在旁边哭得泣不成声,要是早知道告诉祖母是这个后果,那她就算是被她爹给打死,也不会在祖母面前吐露半个字啊!

  现在好了,偌大的东京城,没有一个人会安慰她,也没有一个人敢安慰她。

  顾太后坐在殿内,心绪起伏不定。面容肃穆冷凝,内心已经快被气死了。她单以为这五个小孽障只是年少贪玩,隐瞒了来京的消息,没想到竟胆大包天的这种地步,居然敢在上元日闹事!

  上元日晚上人多拥挤,一点小事都可能令秩序失常,稍有不慎,便要影响到全京城。

  若真发生这种事,谁也保不住他们。也幸好那日被及时拦住了,几人一齐进衙门走了一圈,没能闹大,外人也都还不知晓这个事。否则这段时日,参赵王的折子保管能将大庆殿给淹了。

  赵王自然察觉到顾太后神色不对,忙上前说:“阿娘,他们几个......”

  “你赶紧领回去。”顾太后咬着牙道:“我这庙小,容不下这几尊大佛。”亏他之前还好意思抱怨,她将宗祁养得不跟他亲近了,瞧瞧跟他亲近的几个都什么样了?

  这话就有些重了,赵王忙道:“阿娘,他们都还小。”

  顾太后靠在椅子上,拧着眉头想了想,淡声道:“行了,你自己滚回去吧,他们这几个都留在我这。”怎么说都是自己亲孙子孙女,她还是想往好了教的。

  赵王刚来东京,还没停歇片刻,就先被兄长骂了一通,又被亲娘指着鼻子说自己养的孩子不行,心都凉了一片。他现在只想找人出气,不然他会憋坏的。

  想到这,他冲着窗外道:“他们三个,等会杖责二十!”

  外面侍从一听便知道他说的三个是何人,三个人,刚好是三位郎君的数。何况打板子是要去了衣衫打的,这种刑罚显然不适用于小娘子们,一群人匆匆下去准备廷杖用具,赵王又重新坐在顾太后旁边,一脸郁闷。

  **

  将从清风轩抓来的几人放在大理寺审讯了好几日,也没有丝毫的进展。几人咬定了主子是严准家的世子,且对严家和范阳的情况亦是如数家珍,连严承嗣眼下有一颗小痣、严范阳喜欢着紫衣这种细节都能说出来。

  不仅如此,为首之人还让人去取出了一封密函,是严承嗣令他行这些事的命令,上头还有严承嗣的私人印章。

  “难不成,这事真是严承嗣干的,是我们想复杂了?”杨少龄骑在马上,一脸的莫名。

  因实在审不出旁的东西了,几人便准备去找官家复命,顺带说明情况。宗祁看了他一眼,嗤笑道:“不过就是拐几个人,还需要下文书、盖印章?”

  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要留存书面凭证,一个正常人都干不出来这事吧?

  杨少龄挠了挠头,反问道:“你觉得他脑子正常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