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6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51章 也做我的湖(04)

  陆舅舅进来稍坐便就走了, 今日许多亲戚朋友往来江城, 一应等着他跟家里人去做安排。

  临近中午, 陆外婆叫保姆开始准备烧饭。菜一大早就买好了, 陆外婆陪同保姆一道去菜场挑拣的。来江城不能不吃藕,粉藕熬汤,脆藕清炒。外婆挑了一斤新鲜排骨,早早叫人熬在了砂锅里。

  这房子做中式装修,整屋沉稳而不老气的胡桃木家具, 随处点缀绿植。书房里整面墙的书柜, 两米长的大书桌, 让外公的工具书、学术期刊和零星一些以供消遣的大众书籍给摆得满满当当。

  陆明潼领着沈渔各屋参观, 解释说, 外公前几年做过手术以后, 多半时间都在家将养。但他始终闲不住, 每天总要花去半天以上的时间伏案看报、读书、写文章。他还开通了一个微博,每周都会在上面发表一篇时评文章, 和粉丝互动。

  不过, 因为现如今微博上不动脑子的“杠精”太多,外公又是特别较真的性格, 外婆怕他被“杠精”气着了, 收走了他的微博打理权, 帮他代发文章,再转述一些有价值的评论给他听。

  沈渔听得莞尔,问陆明潼:“微博账号是什么?我偷偷关注一下。”

  “回头告诉你。”

  南北两面阳台, 一面是晾晒衣服的生活阳台,一面种了好多植物,尤以山茶花居多。陆明潼告诉她,外婆最喜欢山茶,这里面好几棵,是从福建的山里不远千里地运回来的。接回来却始终不开花,生怕养不活,还专门各方去请教人工培育山茶的专家,细心呵护了三年才又等到开花。

  两位老人物欲极淡,工资到手以后就散出去资助学生了。如今退休工资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,也都捐了出去。

  退休以后,也不似其他同事爱出国旅游,所有的精力都投注了这些爱好上,看书、弹钢琴、养花……偶尔招待上门拜访的学生。应酬都少,不必要的来访全推拒了,他们嫌吵闹。

  沈渔有所感。

  确实不能以一人的言行去推及他人,她所见所闻的,也不过是与沈爷爷一般无二的两位普通老人罢了。

  逛一圈之后,陆明潼将两人的行李箱挪去客房。

  沈渔回客厅坐下以后,外婆问她,这一次过来能待几天。

  “周一就要上班呢。”沈渔笑说,“订了明天晚上的返程票。”

  “那下午叫明潼带你出去逛逛,趁现在天气不大热。这附近不远就有一条步行街,也不用开车,坐三站路就到了。”

  沈渔笑说好,一切听陆明潼安排。

  中午菜色丰盛。

  外婆说怕沈渔是南城人,吃不惯江城的口味,特意叫保姆将味道做得清淡些。

  沈渔就没好意思说自己是能吃辣的,怕辜负外婆一番好意。

  饭桌上气氛很是融洽,虽然话不密。两位老人都不是能言善道的性格。

  吃完叫保姆收拾过餐桌,两人又陪着沈渔喝了一盏茶,随即外婆十分歉意地笑说:“吃了饭就犯困,小沈别笑我们失礼,我跟老陆得先去睡个午觉了。有什么要求,就直接跟明潼说,别客气,就当这是自己家里。”

  沈渔跟陆明潼在客厅歇了一会儿,去客房去收拾东西。

  从箱子里拿出明天要穿的衣服,取衣柜里的衣架挂起来,沈渔往外面看一眼,阳光虽盛,气温却并不算高。

  “我下午想出去买点东西。”

  “买什么?”

  “给你外公外婆买点礼物。”

  “你不是都已经送过了。”

  “那只是南城特产,我们南城本地人都不爱吃。”本来如果只是碰一碰面,这礼物算不得失礼,但现在叨扰一番,又似见家长的局面,让沈渔略感不妥。

  陆明潼坐在床沿上,手臂撑在膝盖上,望着蹲在地上整理行李箱里物件的沈渔,“不用因为所谓的礼数而为难自己。”语气少有的温柔。

  “我没有觉得为难。即便往后,与这边来往不密切。他们对我的好意,有一分我是要还一分的。”沈渔正色道。

  不因为许萼华而迁怒无辜,更不会因无辜人的善意,而对许的憎恶减少半分。

  这是她为能与陆明潼坦然在一起,而为自己划定的原则。

  下午,沈渔跟陆明潼去了附近的购物街,给两位老人各挑了一件正式些的礼物。

  晚上仍是在家里吃饭。

  九点多的时候,陆舅舅过来了一趟拿点东西。

  外地来江城的宾客,大都已经安排妥当了。消停了些,陆舅舅也坐着喝一盏茶,陪同聊会儿天。

  临近十点,陆舅舅准备走了,陆明潼起身相送。

  出电梯,步行至停车的地方。

  陆明潼言声,感谢上一回舅舅出手相助。

  陆舅舅轻“哼”一声,似乎并不愿意领受陆明潼突如其来的“示好”。

  陆明潼小时候在江城生活过几年。陆舅舅不满于妹妹的离经叛道,可那时候却顶喜欢这个聪慧懂事的小外甥。他一直觉得,陆明潼现如今这个不讨喜的性格,跟妹妹脱不了干系。要是能一直在外公外婆的膝下,必然能将陆明潼教养得识大体、有格局。

  他是家庭观念重的人,性格也有爱充面子的成分,因此倘若陆明潼有向陆家靠拢的意愿,他实则是高兴的。撇开感情因素不谈,他站在商人的立场,纯功利地说,他相信未来陆明潼必会做出成就,如今便算是投资罢。

  陆明潼倒没有借力东风的意思,出发点很单纯,就想未来两人借道江城,能有个落脚的地方。

  其后漫长岁月,保不准总有意外发生,至少那时候,沈渔有可以话事的去处。

  许萼华那一句让他不要把路走窄的忠告,他愿意听取。

  除了道谢,陆明潼还有一句忠告,关于吴先生的:“往后舅舅跟他生意往来,最好留足退路。”

  陆舅舅问他为什么有此一说。

  陆明潼犹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