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6节(1 / 2)





  林玄礼往床上一躺,叹气:“你说六哥会不会伤心?”

  王繁英在旁边翻检衣服,考虑穿搭,想穿件白的但是没有,今天去奠酒时罩的黑袍还是和十一郎借的。别看这家伙没带多少衣服,但是送东西的人可太多了。开始翻他的包裹。

  “英英?”林玄礼趴在床上喊:“嘤嘤嘤?你搭理我一下。”

  王繁英随手把皮帽子砸到他后背上:“对你用心就会伤心。还哄得回来。这还用问我?”

  “你要是跟我说他不伤心,我就不这么自责了。”

  “你有那么多眼泪,留到他眼前哭去。”

  天涯共此时,赵煦正病恹恹躺在床上,刘清菁挺着大肚子试图喂他吃东西:“官家,你不多吃点东西,哪有力气教训十一郎?”

  赵煦咳嗽了两声,摇摇头:“口苦。”

  “还有十一郎从边关送来的糖呢?又香又甜的,你吃一块么。哎呦,他可太坏了,也不回来看看哥哥。我宫里有小厨房,他要是回来了,正好可以烹饪些美味敬奉。你先凑合尝尝太医院进的川贝蒸梨嘛。”

  赵煦依然不感兴趣。

  刘清菁戳了戳蒸的软乎乎香喷喷的梨子,自己舀了一勺:“嗯……挺好吃的。没搁多少冰糖,酸酸的。”

  “那还行,给我尝一口。”

  刘清菁一勺一勺给他喂进去半个梨:“官家安心养病吧,养好了病咱们才能亲近呢。我回去睡了,好困呀。”

  官家一白天都在昏睡,这时候格外清醒,正在无聊的把玩香囊,思考军事和民生问题。

  战报直接送入宫中,送到皇帝塌前,恰好他没睡:“官家,延州战报。”

  “呈上来!”赵煦精神起来,做好了好几种心理准备,生死胜败,被俘……拆开封蜡,看是章楶的奏报。

  章楶很懂官家的心思,第一句:臣章楶问官家圣躬安。

  第二句:赵十一郎在旁垂泪请罪不日回京。

  “哈哈哈,好,还活的好好的!”再往下细看,才是详细介绍,从十五日收到批准,到十八日期间的见闻,派郭成分兵夹击以壮声威,以及自己在战场上如何遇到率兵冲杀的遂宁郡王。作为一个上过战场鏖战三天的人来说,郡王可以说是‘毫发无损’。金明寨也在郡王的指挥下保住了,我方战死二百余人,受伤七百余人,西夏被杀过万,是惊人的战损比。

  官家心里头的大石头总算落地,舒舒服服的又看了一遍,每句话都叫人开心。

  章榩用兵很好。

  佶儿上了战场非但没掉链子,还鏖战了三日,还敢带几十人出城追击几十万西夏兵……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叫人捏一把汗,但结果很好。

  战损比也好。

  炸死了西夏主帅更好!

  到了清晨,派人把好消息送给太后太妃得知,两人一起来索要军报。

  赵煦不肯给,怕吓着这两个娇滴滴的中年女人:“军机要务,不能给你们看。知道佶儿平安无事还不够么?向娘娘,你打算怎么收拾他?”

  向太后眉头紧锁:“那得看伤的重不重啊。”

  朱太妃笑道:“看他往日都老老实实的,并未结交壮士,多与妇人厮混,没想到有这样的本领。”

  十一郎的女性友人多过男性友人太多了,对才女爱得不行,还有一个亦敌亦友的王英。

  平日里没听说他招贤纳士,结识人才,竟然也有这样的本事,看起来人要成才不需要多少人言传身教。只和漂亮妇人或小才女在一起戏耍,都有这样的本领,那要是再招纳贤才,那得成什么样子。

  赵煦咳嗽两声,笑道:“等西夏主帅的头颅带回来,我有心叫他庙献捷表,先帝见了……一定…高兴。”

  说到先帝时,他忽然抑制不住的红了眼圈。自从李元昊称帝之后,大宋对西夏,就一直缺少一场大胜。只有坚守城池、破城。几次大军伐夏,都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转为大败,更不曾斩获敌方主帅。自己和章惇筹划商讨这么久,就准备发兵攻夏,一雪前耻。现在佶儿此战,虽然是攻城,但也算得上一场大胜。

  太后的政治立场始终是不赞同出兵,又不好多说什么。

  朱太妃喜滋滋的:“是呀,那哀家要恭喜官家,官家再去恭贺先帝。新年之前听见这么一个好消息,明年一定大吉。”

  她们俩走后,等了一会的章惇才能进来。

  一场大胜冲淡了他对赵佶的厌恶,但提高了警惕,进门来作揖:“恭喜官家。这等大喜事,该露布进京。”

  举着写有战局结果的旗杆,一路送到京城来,让沿途的人都知道。

  赵煦欣然点头:“我有意昭告天下。你意下如何?”

  章惇沉吟了一会:“理应昭告天下。”但怎么写,由谁主导,是个问题。

  “当真要将郡王不服管教,私自逃出家门的事昭告天下么?如若不然,无法解释郡王因何身在边关。倘若说是官家不准,他自己肆意妄为,这不好。若说官家准许,又违背祖制。”

  还不能把他的不世之功移给别人。瞒不住天下悠悠之口,那样十一郎回来之后要撒泼大闹了。

  赵煦想了想:“他既然化名林礼,你只管照实了写,只写是林礼立功。”

  “那朝廷对他是否封赏?”不赏岂不令人寒心?倘若要赏赐,给他散官职务?

  赵煦:“……卿家有何良策?”

  “直说是官家无所不知,只是偏疼幼弟,默许他出京,去边关游览风景。”一个完美的衔接、“就依你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抓紧赶路只要十天就能到京城。

  夜里住在驿站,上京面圣的官员太多,驿站已经是人满为患,给郡王让位置才能勉强挤出一间屋子,下人们还只能在墙后搭帐篷,俩人只好同宿一间屋里。